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

新聞類-年薪千萬叛將 揭台積電慘輸三星真相

  一人的去留,能左右兩國半導體業的消長......

  半導體產業發源於歐美;台灣大約於三十年前,成立國科會、科學工業園區,傾國家之力發展高科技,半導體、光電、電腦資通業蓬勃發展;直至今日,台積電成為全球晶圓產能前十大廠商之一、聯發科也名列世界前十大微處理器廠商,這些成就使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科技島;但市場競爭更加激烈,韓國三星竄起,其業務跨足記憶體產業、行動裝置、顯示面板多項領域,在製程上可謂台積電頭號對手,如今累積20多年、以數千億台幣研發經費打造的技術優勢,已在一夕之間被抹平了。中國也正蓄勢待發,大量投入元件製造。面對未來,台灣還能創造出哪些籌碼以面對嚴峻的市場考驗,有待觀察。



關於半導體發展的書籍:

李雅明(2013.12),半導體的故事,新北市新店區德正街27巷28號,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
博客來-半導體的故事:發展與現況



新聞來源: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9%B4%E8%96%AA%E5%8D%83%E8%90%AC%E5%8F%9B%E5%B0%87-%E6%8F%AD%E5%8F%B0%E7%A9%8D%E9%9B%BB%E6%85%98%E8%BC%B8%E4%B8%89%E6%98%9F%E7%9C%9F%E7%9B%B8-082326743.html

新聞類-立委大人,別管什麼8G,我們來談談 5G就好!

  請問立委大大,科技發展是在拍賣市場競標喊價嗎?說8G就8G,說10G就10G嗎?

  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,其技術層面有許多標準、規格;不僅僅侷限於通信領域,從軟體到硬體皆如此。以硬體而言,常見的USB介面就包含複雜的傳輸格式,最初由英特爾與微軟發起,目的為建立通用串列型外部IO;軟體方面,常見的Microsoft文件檔格式:.doc,檔案儲存格式同樣複雜;其規範是微軟內部制定,若沒有取得檔案儲存格式規範說明書(當然這有專利),我們大概也難以自行設計程式讀取Microsoft Word文件檔。

  在國際上幾乎所有通訊方式、協定,皆由ITU(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,國際電信聯盟)所制定,3G網路命名為IMT-2000規範,4G網路為IMT-Advanced規範,韓國的5G才處於研發階段,ITU根本尚未定出官方規範,何來8G?

維基百科參考資料:

4G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4G

ITU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ITU

新聞來源:

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41002/408823.htm

課程類-大一上大學入門與工程倫理心得

  這學期的大學入門課程接近尾聲了,回顧每次星期五早上大約兩個小時的課程中,主題相當豐富多元;學期初的拜師禮、介紹各院系,談情緒、認知與決策,學習與自我管理,探究學習的目的。大學非國民教育,讀大學並不是義務;既然是做非義務的事,總有動機與目的;但大多數的人的回答是「不知道」、「沒想過」。因此許多人認為學生大多缺乏想法與見解。面對開放性的問題,建立屬於自己的立場與觀點,並適當地進行表達是相當重要的。但這項能力在高中、國中小教育中普遍未受到重視,補習補不出來!大家看的是成績表面上的數字,有人說「數字會說話」,但數字到底說了些什麼?能夠培養出思考力,培養出表達力嗎?還是只是訓練出一群只會記憶一連串死板知識、人云亦云的人呢?

    人云亦云是乍看之下很有目標,但論及追求的目的,只是隨著其他多數人的選擇罷了。當我們開始自行追尋這些問題的根本答案之初,或許會迷惘;關於思考人生規劃該如何開展,在「勇敢做自己的圓夢大使」演講中,演講者徐培剛說:「興趣不能當飯吃,除非將興趣轉化為技能。」考慮實際層面,的確「技能」才能創造出具體價值。但「興趣」則是驅使技能成長的最好、最強大動力源。當我們不斷觀察,真正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,必定是對那個領域有熱忱的人。若缺乏興趣及熱情,技能便難以精益求精,面對重重的困難也難以堅持了。

  接著談論大學生該做的事,從專業知識、外語能力、拓展人脈、增進視野都可包含在內,但除了不斷增加履歷的同時,我們是否只是在「洗履歷」呢?當瀏覽網站(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113787/?utm_source=htc)後,我開始檢討:除了表面上條列滿滿的事蹟、證明之外,履歷的深度該如何定義呢?從履歷中,能看出我們是「有想法、準備好的人」嗎?

引用網站中列出的條件:

1.      你是否曾經回饋栽培自己的組織,為它創造貢獻?

2.      在你多元的生活經驗中,有什麼樣的能力是不斷展現且精進的?

3.      你是否不只是「使用」別人創造的資源,更能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創造資源?

4.      你每一段生命經驗給自己帶來了什麼重要的價值,而彼此之間是否有邏輯關連?

5.      你的履歷是否有造假或誇大的可能?網路上是否找得到其他佐證你經驗的資料?

增加履歷的內容以外,更要提升履歷的深度、凝聚履歷的核心價值。

心得想法目錄

(按日期排列)
課程類:



新聞類:





教育學習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