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

教育學習類-參與2015台大生醫黑客松心得

  最近五天前往台大參加2015生醫電資營X生醫創新黑克松,是十分可貴的經驗、也帶給我許多收穫及成長。難得之處在於透過活動匯集各項專業領域的人才齊聚一堂,學員涵蓋各學校如:台大、交大、中山、陽明、中國醫藥大學等,各系所:醫學、牙醫、物理治療、電子、資工、機械、商管等,與部分業界人士,親身體驗想法見解的熱烈交流,不斷腦力激盪,除了激發創新點子,更開拓了視野,從中體會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。
  自從踏入理工科系,著重在技術層面,長期關注電子科技業動態;生病就醫之外,少有機緣接觸醫學界專家。有時總認為,應該執著於單一專長,精益求精,致力追求卓越。但在這次黑客松,由三位醫師、一位設計師、一位資管系及一位業界人士與我共同組隊,雖彼此背景不同,溝通方面也有些差異,討論時醫師之間的專業術語、醫療用詞除非附註解釋,否則我便一知半解;在一場關於arduino應用的workshop中,有位主修機械的學員,在實作當中也有些困難,但這些電子零件、電路的基本原理、使用、特性對於電子、資工等電資學院學生而言應是瞭若指掌,甚至是雕蟲小技,手中拿起元件,腦海立即浮現使用方法,聆聽講者的說明能夠舉一反三。俗話有云「隔行如隔山」,有位從事醫療工作的講者提出一則小故事:有位工程師詢問醫師,這手術的「良率」有多少?這是相當難以回答的問題。假設回答99.9%,就製造觀點代表每生產1000個中有一個故障,故障率低;但是醫師的產品是病患,總不能每治療1000名病患中有一名會死亡吧!況且每位病患皆獨一無二,如此一來如何評估「良率」呢? 
  在團隊中,為了製作產品原型,長庚醫師、醫材業界Glenn與我一同前往光華商場找尋適當的材料。走進材料行,醫師與Glenn對於琳瑯滿目商品感到十分好奇,這些皆是EE的小玩意。我們找到溫度感測的sensor,小小一顆,價格260,印證了智慧敷料想法所需要的元件確實可以取得;價格看似較高,但若在量產上是可以壓低成本的。至於PH sensor則相當少見。最後決定以導電度量測製作prototype。雖之後在實作中因雜訊與資料傳遞介面上有些技術問題,但理想上想法是可實現的。在查詢感測器時,發覺感測器必須夠微小才得以被穿戴式裝置所採用,因此讓sensor微小化大概是穿戴式設備發展很重要的前提之一。
  如果已掌握某一類型的事物,具備解決問題的技能,從多元整合的角度,夥伴之間經由觀點交換、發想的過程,確實能突破單一知識未能克服的難題!如同在黑客松,醫療人員希望解決的痛點,對工程人員來說可能只要花點時間,進行設計開發,原型作品是有機會實現的。尊重每一種專業,同時展現自信發揮所長,貢獻一己之力的精神,是我在整個活動所看到的價值;相信這樣的價值能夠帶給社會進步的動力,促進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

H.I.T-Health, Inspiration, Technology

相關連結:

2015台大生醫電資營X生醫創新黑克松:
Nordic-nRF51-DK mbed:
Brain Rhythm:
2015.7.9初稿
2015.7.10修訂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