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

教育學習類-2015學生計算機年會心得

  到中研院參加學生計算機年會(SITCON,Students’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),雖然台灣科技產業以硬體發展為主,以軟體為核心的公司不多;但在這次活動中,可以看到在這片土地上,依然有一群人,大多是學生,對於資訊軟體具有相當的熱情與投入。在一場場的演講中,談論互聯網的演進、機器學習及背後的演算法、在校園推動Open Data,Open Campus讓學生能夠參與校務系統開發,以及其他專題作品、有關電腦程式活動的經驗分享,是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。

  關於互聯網的演進(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),網路的發明可說是資訊傳遞的一大革新,從國防、學術到逐漸商業化的過程,未來將成為物聯網(IoT)。當資料不斷以指數形式增長,產生許多有趣的應用。討論校務系統,大多交由外包廠商開發、維護,但使用的人是學生與老師,只有從使用者的角度,才能發現系統操作上的不便。從選課、作業上傳繳交的流程,是否能有更大的改進呢?與其抱怨,不如實際行動!當我們想要改善系統的設計,學校是否願意提供資源(如API)呢?所謂API,即為應用程式介面;維基百科上定義為「軟體系統不同組成部分銜接的約定。」如果說UI是應用程式與user之間的橋樑,API就是程式與程式之間的橋樑。換句話說,程式需要從課程、圖書館藏等Database索取資料的管道,是經由API指令直接傳入輸入參數以獲得結果,與一般網頁介面上有textbox、button的UI不同。有適當的API,對於應用程式製作上有莫大的幫助。

  整個活動從起始到圓滿結束,除了滿滿的收穫,更看到工作人員的用心。洽詢廠商贊助、邀請講師、場地租借、美工動畫、音效燈光、用餐與交通接駁等等環節的籌劃、執行,都相當不易;深深令人敬佩與感謝。
2015.3.8初稿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